认识你的人都知道,你很忙。
1
你挤在地铁的人群中,耳朵里塞着白色的耳机,一边听着浓缩干货版有声书,一边看付费订阅专栏。
上班时手机偶尔叮咚一响,你就会拿起来看看,看完知乎的今日推荐之后,又顺手点开朋友圈,给朋友们转发的干货文点个赞,在心里对鸡汤翻个大白眼。
下班回家的地铁上当然要听喜马拉雅的收费音频课程,晚上虽然刷微博到半夜,临睡前也不忘撑起眼皮再背三十个单词。

你恨不得把每一分钟都用到极致,痛恨自己不是一块能时时吸收新知的海绵。你觉得世界太大,自己所知太少。
你什么都想学:写作、编程、手绘、PPT、演讲、健身、理财、外语;你手机里的 app 琳琅满目,每个都声称能帮你更快学习学得更好。每天都有无数的故事告诉你,一个普通人也可能逆袭——只需要支付199,就毫无保留地告诉你。
打算用来画手账的漂亮本子正在路上,新款跑鞋今天刚刚送到,你又下单了一套彩色铅笔,因为据说这种铅笔能提升手绘水平。
你偶尔回头看看,发现以前买的跑步机正在角落里落灰。
于是,你偶尔也会纳闷:我的时间都用在哪里了?我为什么感觉不到变化?
你有些失望,于是闭门不出,任凭自己摊成一条咸鱼。
直到周末的晚上,无所事事刷微博时,感觉自己又被某位博主的激情点燃:
“这个好厉害!我也要学!”
于是,历史重演,昔日重来。
2
你并不孤独。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——不停地追逐新的目标立下新的志向,然后很快放弃,再投入下一个循环。
我们的身体虽然在四十年前就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,但是大脑还没有习惯。我们不过是一群生活在计算机和互联网当中的穴居人,在大脑强大的本能和互联网巨大的诱惑之下,理性几乎不堪一击。

互联网给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精彩人生,让我们只能感叹为什么人和人差距这么大。我们想要体验更多的人生,过上更好的生活,尝试不同的东西,让自己幸福快乐。
人总是贪心的。人的欲望无穷无尽。
3
但是,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却都有限。我们总是时间不够,总是需要更多时间。我们希望能马上看到结果,想方设法提高效率,去买《五天治愈拖延症》、《21天成为写作高手》、《掌握这三招,PPT 绝对高大上》——然后发现,其实没有用。

我们想要捷径,想要更快,却有意无意忽视了最重要的问题:我们在做的事情,到底是为了达成什么样的目标?
可是我们被 Deadline 追着跑,每天事情缠成一团乱麻,不知从何开始。目标?你和我讲目标?没时间!
4
人的大脑不擅长规划未来——虽然这种规划能力让人类站在食物链的顶端,但是那多亏了其他动物的衬托。即使到了今天,大脑还是不够擅长规划。
大脑太容易走神,容易跑题,容易被有趣的事物吸引,让我们没办法持续为一个长远目标努力——在这个时代,这是很重要的缺陷;而林林总总的诱惑,又让我们对自己树立的目标产生怀疑:是不是有更好的目标?是不是应该试试看其他的?
于是,时间和精力就在这些浅尝辄止的行动,慢慢溜走了。
为了应对这个时代,我们需要换一种思路:我们要让大脑从以效率为优先的模式,转换到以效能为优先才行。

什么是效能?彼得·德鲁克在《有效的管理者》中说,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,而效能是做正确的事;显然,当两者无法兼得时,后者更重要一些。
赫伯特·西蒙分析过效率与效能的区别:“要提高效率,主要靠工作方法、管理技术和一些合理的规范,再加上领导的艺术;但是要提高效能,则必须要有政策水平、战略眼光,卓绝的见识和运筹能力。”
效率是你的投入和产出比。更高产出或者更少投入,都会提高效率;而效能是你的产出成果与预期目标的相符程度。在企业管理中,每位管理人员都明白这个道理,但是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却往往把它忘掉了。
适合企业管理的技术,往往稍加改动就可以用在个人生活中;但是管理好个人生活,比管理好一个企业要难得多。
5
有了目标,才能谈得上效能。有了目标,才能设法改进效率。目标是重中之重,但是却太容易被淹没在日常繁杂的事务里了。
生活太复杂。我们在不同时空扮演不同的角色,随时都有多个系统在同时影响着我们,而“我要幸福!”这样笼统的目标是没有意义的。
若是为生活设置目标,需要先把生活分类,这是第一步。
我们可能按照不同领域来分,身体健康、精神健康、效率提升、能力提升、职业管理、财务管理……这些涵盖了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事务。
我们也可能按照自己的不同角色来分。在家庭中,我们是丈夫、妻子、男友、女友、儿子、女儿、父亲、母亲;在职场上,我们是下属、同事、上司、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其他职位的工作人员;在社会上,我们是朋友、熟人、陌生人、团体发起人、团体参与者、健身者、志愿者、游客、观众……每个人都在不同时空有自己的角色,这些角色的行为方式也截然不同。
这些分类的依据不重要,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为自己在每个场景、每个时空中都找到真正想要的目标,并且专注于它。我们需要时常问问自己,现在所做的事,是否对达到某个具体的生活目标有帮助;只有这样,才能避免随波逐流的生活。

人们不大会使用这种思考模式来归纳自己的生活。人们会放弃掉主动权,被生活推着走。人们对自己是谁、该做什么、该达到什么目标一无所知——这是大多数人生活的常态。
作者:叶猛犸
链接:http://www.jianshu.com/p/48355ee06cf8
來源:简书
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